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

近期活動








台灣一心佛教學會
啟建藥師法會暨會員大會
法會主旨
現今全球天災人禍頻起,人心不安,本會為秉佛法慈悲度世之精神,及為本會全體會員祈祐消災免難、吉祥如意,定於國曆721起,每日恭誦《藥師經》至115(農曆929)  藥師佛聖誕,共圓滿108部《藥師經》,並於116啟建藥師法會,禮拜《藥師寶懺》,並將3個多月來大眾所恭誦之《藥師經》作總回向,以此誦經功德、禮懺功德,回向現眷消災障、增福壽、所求皆遂,以及世界和平、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,法界有情共證菩提。殷望檀越把握此殊勝因緣,闔府虔誠共赴法筵,同霑法悅。
法會行程
時間
國曆十一月六日(農暦十月初一、星期六)
0830
灑淨/藥師寶懺卷上
0940
藥師寶懺卷中
1030
藥師寶懺卷下/開示法要/藥師經總回向
1150
佛前大供消災祈福
1230
菩提素齋/會員大會

※ 國曆721起,每日恭誦《藥師經》至國曆115(農曆929)藥師佛聖誕,共108部。
地點高雄市三民區通化街3086號(德北十全十美里聯合活動中心)
電話:(07)313-65080937582825

常態活動


◆ 佛學研習課程

1.時間:每週二~週五
課程內容(晚上):初級佛學班、梵唄班、夜間經論研討班及禮懺共修
2.每週五(早上):日間經論研討班

3.每週六(下午):兒童靜坐、說故事、英語歌曲教唱。

開課日期:6月15日起陸續開課,學費全免。


◆ 佛前大供:初一 / 十五

精舍地址:高雄市三民區哈爾濱街2巷34號
精舍電話:(07)3136508

心的教育

心的教育
心情要能平靜、愉悅,

是要從人心的
兇殘與貪得無厭改造起,
也是解決當前地球的危機,
最根本的解決之道。
然而,
佛教正是心的教育,
所以,要拯救地球,
就必須從佛教的弘揚著手。
經由佛法的薰陶,
不斷地提升人們的精神層面,
淨化人心,長養慈悲心、知足的心,
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實際行動,
愛護眾生、愛護我們周遭的環境,
這才是真正對自己和人類的未來負責任。
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中說:
『心無厭足,唯得多求,
  增長罪惡,菩薩不爾。
  常念知足,安貧守道,唯慧是業。』
《佛遺教經》也說:
『若欲脫諸苦惱,
  當觀知足,知足之法,
  即是富樂安穩之處。
  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。
  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亦不稱意。
  不知足者,雖富而貧;知足之人,雖貧而富。
  不知足者,常為五欲所牽,為知足者之所憐湣。』
有求皆苦
一般凡夫
對於這塵勞的世間,
終日忙碌奔波,
得了這個又要那個,
想要的東西實在是太多,
希望能夠抓取的愈多愈好,
讓自己變得愈來愈貪愛,
如成語所說的『得隴望蜀』,
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,
這只是在增添自己愈多的束縛,
增添更多的苦。
也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,
所求無度,為滿足人類的欲求,
多浪費了許許多多的資源,
也因此製造出更多的污染,
及溫室效應的惡化。
然而,
佛法告訴我們多欲的過患,
以有限的物質,
要想滿足心無厭足的欲望,
就不得不擇手段,
作損人不利己的非法多求,
實在是增長彌天的罪惡。
《大智度論》說:
『諸欲求時苦,得之多怖畏,
  失時懷熱惱,一切無樂時。』
無憂無病
所以,
佛法告訴我們,
唯有能夠知足才能常樂,
因為心中無所欠缺,
才不會被五欲所迷惑而被牽著造作惡業,
而受苦報;知足,才不會浪費資源,
愛護、珍惜周遭的一切,
如此,不論身處何地都能像
在天堂一樣快樂,無有憂愁,
這才是真正最富貴安樂,最安穩的地方。

人沒有憂愁,
心情能經常是安穩、快樂的,
人的身心都會健康。
在道證法師所著作的
《毛毛蟲變蝴蝶》一書中說:
科學研究顯示,
當人快樂時,
腦子會分泌出『安多芬』
和『安可發靈』等的化學物質,
前者可增加體內『T細胞』(淋巴球)產量,
後者能增加『T細胞』戰勝癌細胞之力量,
並使活潑有效的『T細胞』增加,
這是科學實驗的結果。
也證明心常在快樂、歡喜狀態,
身體本身能製造出一切增加免疫力的物質,
使我們的身心都能獲得健康。
而且實驗結果,心在承受壓力、生氣、
憂愁等負面情緒時,會引起免疫功能衰退,
使癌症及感染更易發生,也會使治療失效。


----------------
 一輪明月照大千
 心俱萬法度群萌
----------------

緣,是人間一種看不見的引力
 
隨緣 與 活在當下
 
才是人生的方向

 
緣來緣去,緣起緣滅
 
強求,不一定得的到
 
不求,不一定得不到
 
命裡有時終須有
 
命裡無時莫強求
 
文章分享

快樂的作主人


快樂的作主人
見邁法師

人為何會感到空虛?為何會感到寂寞?因為我們這念心已太習慣於攀緣,太習慣於找依靠。一旦沒得攀、沒得靠時,心中的寂寞感空虛感便油然而生。

也因此,有人會去找刺激,或將大部份的時間花在無謂的閒聊或電玩中,毫無意義的虛度光陰;更有人因為難耐此種的空虛、寂寞,而走上絕路;或有人在找刺激當中,一失足而造下無法挽回的遺憾;即便有人將一生專注於事業或照顧家人,心依然是靠在事上或人身上,是否想過,如果有一天沒有辦法做這些事的時候,『心』要靠在那裡?是不是一樣會有失落感、空虛感?

為何會有這些現象?因為我們不曾認識自己錯認妄心為自己所以作不了主,要它不空虛、不寂寞,偏偏就是辦不到,還為它所左右;而不知只要歇下妄心,本具之常住真心即能顯現,這不生滅的常住真心才是真正的自己,才是我們的真生命。想想,我們從懂事以來,有多少時間是用來面對自己、認識自己的?幾乎是沒有。

如果能真正的認識自己,就能作自己的主人,而不被空虛、寂寞和愛攀緣的妄想心牽著跑,不但人生能充滿信心喜悅希望,也更清楚於如何真正的從根本上來幫助他人,做到真正的慈善。

然而,該如何面對自己、認識自己,歇下狂心,作自己的主人呢?最好的方法,便是透過『禪修』。

禪修,是藉由法師的指導,並開示佛陀的法要,讓我們具正確的知見觀念,了解如何靜坐,靜坐時我們要如何將所聽聞到的法要──人生的真理重慮緣真思惟內化啟發我們本具定與慧,轉化心中的煩惱和惡念,淨化己心,並於日常動靜閒忙中將之落實出來自利利他。

如此日久功深,便能懂得如何安住身心、如何時刻地隨處用功、如何凡事向己看,反省檢討自己,使覺性能時時現前,作自己的主人,獲得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。自己能作主,懂得用功,自然不會想向外攀緣,不再會有空虛、寂寞之感。

一位能解決自己問題、調伏自己,心中充滿法喜之人,自然能帶給別人歡喜,讓別人喜歡親近,也才有辦法真正從根本去解決別人的問題,帶給他人快樂的人生,做到治標又治本。

然而,世間上有人學打坐,目的是想要得神通或治病。事實上,若未漏盡煩惱,既使真的得了神通,能在天上飛來飛去,也飛不出三界的繫縛;既使有了天眼通、宿命通,能看盡世間各種境界,乃至知道過去、未來之事,也無法免去無常、老、病及輪迴之苦,所以這些都非究竟。

打坐得神通或治病,是因打坐讓心得定後所感得之副產品,不須執著;若執著了就無法更進一步的啟發定慧漏盡煩惱,達到明心悟心的目的,有時還會產生後遺症。更何況,神通並不會因為我們不執著就沒有神通,神通也是我們人人本具,心定自然就能啟發出這本具的能力,如果執著了,反易讓心失去定力,而失去神通。

所以要清楚打坐的真正目的,最重要的是在啟發定、慧漏盡煩惱不為境所轉、業力所牽,達到明心、悟心的境界,即能作自己的主人,了卻生死大事。如龍樹菩薩所云:『觀佛十力中,二力最大,因業力故入生死,因定力故出生死。』能清楚地明白打坐的真正目的,才不至予人不正確的知見,而自誤誤人。

有些人覺得為什麼要打禪七?七天坐在那什麼也不做,不如去做一些善事還較有意義。這是因為不了解禪七的意義,才會產生的想法。所謂『禪七』,乃是學人於七天當中,放下一切俗務,居住於寺院,靜止一切的言語與閱讀,整日致力於打坐,以平日在禪修班所學為基礎,並聆聽主七法師之開示,循序漸進的依開示法門用功,目的在於了解自己內心深處達到明悟心性

因為學員平時在禪修班的熏修時間有限,加上平日俗務多,對於心性的體悟效果較不彰,能有七天時間,萬緣放下在清淨道場用功,對體悟心性而言是非常好的助緣

七天中,經由主七法師的引導,心從妄想紛飛,慢慢地歇息,心定了,當中不管有任何是好、是壞的境界出現,就是不理它;繼續用功,心慢慢地就能達到輕安的境界,此時通身舒暢,但仍不可耽著於此種靜境;繼續用功,即能真正的認識自己契悟本具真心

每一期的禪七,都有許多的人對心有所體悟,因而更清楚於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所在,具足信心,並歡喜地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展開另一光明嶄新的人生,對於利人利己,都有莫大的幫助。

由於有正知見的修習禪定,能啟發本具定、慧,進而契悟本自心性,找到生命的泉源,使人的生命變得無窮盡,蓋天蓋地,所以在典籍上有許多對禪定功德力的記載,如:

圓覺經》云:『無礙清淨慧,皆依禪定生。』『若人靜坐一須臾,勝造恆沙七寶塔,寶塔畢竟化為塵,一念淨心成正覺。』《勝定經》云:『若復有人,不修禪定,身不證法,散心讀誦十二部經,卷卷側滿,十方世界皆闇誦通利。復大精進,恒河沙劫,講說是經,不如一念思惟入定。』『三昧加持力,定業亦可轉。』《正法念經》云:『救四天下人命,不如一食頃端心正意。』《佛遺教經》云:『汝等比丘,若攝心者,心則在;心在定故,能知世間生滅法相。』……

禪定有如此殊勝的功德力,生活在這紛擾的世界中,更需藉助它來讓我們煩亂之妄心得到歇息與淨化。只要我們願意學習禪修,就可輕易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,該如何修定如何淨化己心,如何面對自己、認識自己;再參加禪七,便可臨門一腳的使我們更了解自己,並找到安身立命之所,快樂的作主人,進而利益社會,從根本上做到真正的利人利己

----------------
 一輪明月照大千
 心俱萬法度群萌
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