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情要能平靜、愉悅,
是要從人心的
兇殘與貪得無厭改造起,
也是解決當前地球的危機,
最根本的解決之道。
然而,
佛教正是心的教育,
所以,要拯救地球,
就必須從佛教的弘揚著手。
經由佛法的薰陶,
不斷地提升人們的精神層面,
淨化人心,長養慈悲心、知足的心,
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拿出實際行動,
愛護眾生、愛護我們周遭的環境,
這才是真正對自己和人類的未來負責任。
《佛說八大人覺經》中說:
『心無厭足,唯得多求,
增長罪惡,菩薩不爾。
常念知足,安貧守道,唯慧是業。』
《佛遺教經》也說:
『若欲脫諸苦惱,
當觀知足,知足之法,
即是富樂安穩之處。
知足之人,雖臥地上,猶為安樂。
不知足者,雖處天堂,亦不稱意。
不知足者,雖富而貧;知足之人,雖貧而富。
不知足者,常為五欲所牽,為知足者之所憐湣。』
有求皆苦
一般凡夫
對於這塵勞的世間,
終日忙碌奔波,
得了這個又要那個,
想要的東西實在是太多,
希望能夠抓取的愈多愈好,
讓自己變得愈來愈貪愛,
如成語所說的『得隴望蜀』,
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,
這只是在增添自己愈多的束縛,
增添更多的苦。
也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,
所求無度,為滿足人類的欲求,
多浪費了許許多多的資源,
也因此製造出更多的污染,
及溫室效應的惡化。
然而,
佛法告訴我們多欲的過患,
以有限的物質,
要想滿足心無厭足的欲望,
就不得不擇手段,
作損人不利己的非法多求,
實在是增長彌天的罪惡。
《大智度論》說:
『諸欲求時苦,得之多怖畏,
失時懷熱惱,一切無樂時。』
無憂無病
所以,
佛法告訴我們,
唯有能夠知足才能常樂,
因為心中無所欠缺,
才不會被五欲所迷惑而被牽著造作惡業,
而受苦報;知足,才不會浪費資源,
愛護、珍惜周遭的一切,
如此,不論身處何地都能像
在天堂一樣快樂,無有憂愁,
這才是真正最富貴安樂,最安穩的地方。
人沒有憂愁,
人沒有憂愁,
心情能經常是安穩、快樂的,
人的身心都會健康。
在道證法師所著作的
《毛毛蟲變蝴蝶》一書中說:
科學研究顯示,
當人快樂時,
腦子會分泌出『安多芬』
和『安可發靈』等的化學物質,
前者可增加體內『T細胞』(淋巴球)產量,
後者能增加『T細胞』戰勝癌細胞之力量,
並使活潑有效的『T細胞』增加,
這是科學實驗的結果。
也證明心常在快樂、歡喜狀態,
身體本身能製造出一切增加免疫力的物質,
使我們的身心都能獲得健康。
而且實驗結果,心在承受壓力、生氣、
憂愁等負面情緒時,會引起免疫功能衰退,
使癌症及感染更易發生,也會使治療失效。
----------------一輪明月照大千心俱萬法度群萌---------------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